肠癌康复期护理要点


李兆康医生
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

本港的肠癌个案,大部分在确诊时都属于第二、三期,原因并不难想像:因为过往未有大肠癌筛查时,病人大多是因为出现大便有血,甚至肠塞等症状才会去求医,而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往往已是第二、三期了。

肠癌确诊时若在直肠部位,医生大多会建议病人先接受电疗、化疗,才进行手术。但若是在直肠以外的结肠范围,一般需要先进行手术,再接受术后的化疗作为辅助治疗。

肠癌治疗后的康复期护理也很重要,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点:

  1. 饮食:由于肠癌手术后的排便情况人人不同,有些病人说排便比手术前困难,有些则投诉有持续的肚泻,所以需要看个别情况才决定应该多吃帮助排便的食物,还是相反地要避免这类饮食。整体而言,手术前的日常饮食大部分在肠癌康复后都可食用,均衡饮食最重要。而康复期间肚泻的主要原因,是切除了一截大肠,大肠变短了导致粪便内的水分仍逗留大肠中,便会腹泻。但根据经验,大肠会逐渐适应新的长度,调节蠕动的速度,肚泻情况可逐步改善。
  2. 运动:由于肠癌手术后需要在肚皮上开一个「造口」,并外挂「造口袋」接收排出的大便,因而不少病人从此怕上街,也不敢做运动。其实,现时的「造口袋」已很先进,病人佩戴在身上十分紧密稳固,并附有吸味的碳粉,绝少有气味渗漏的情况。病人的日常生活不会受影响,做运动也没有问题。当然,肠癌康复病人做运动不宜剧烈,散步或耍太极之类的运动会较适合。
  3. 中药:可否服食中药是常有病人提出的,我个人的意见是,并不反对肠癌康复病人服食中药作为调理,但当然若在化疗期间就不要同时服食中药了。
  4. 覆诊:一般来说,肠癌病人完成治疗后,我会建议每3个月覆诊一次。覆诊时医生会替病人检查癌胚抗原指数(CEA),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指数,若覆诊时发现指数上升,便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。当然,若经过一两年后CEA都没有上升迹象,复发风险相对较低,可改为相隔较久才覆诊,例如每半年一次。另外,康复期间必须留意自己有没有突然出现绞肚痛、肚里像有东西顶着、胃口下降等,若有的话就不要等下一次覆诊,而应尽快咨询医生。

总的来说,近年医学界积极提倡肠癌筛查,政府亦于2016年起推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,因此最近这两年已有较多肠癌在早期被发现,治疗较容易,根治机会也较高,这是值得庆幸的。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所采用的方法是检测大便隐血,当此测试呈现阳性时,医生便会转介病人去接受大肠镜检查!而近年美国和其他先进国家都有较新的指引,即任何人若没有大肠癌的症状或风险因素,应考虑在大约50岁接受第一次肠镜筛查,以求万一有大肠癌,可以及早发现。